涅破小说网 > 竞技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二百四十四章【平定突厥】(2/5)

第二百四十四章【平定突厥】(2/5)

上一页唐朝那些事儿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称为“便桥”。

西渭桥是汉唐朝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指的就是这座桥。在唐朝西渭桥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发生在这里。李世民与颉利的会盟,更使这座桥名扬天下。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在李隆基往四川逃窜的过程中,为断绝叛军的追击,便桥被杨国忠下令放火烧毁,之后就废弃了。

突厥人都已经撤了,这唐军阵营内部的萧瑀等人还在云里雾里呢。他代表很多不能理解为何取胜的将士,请教道:“颉利率领举国之兵来进犯时,很多将军请命和他打一张。您没有批准。

现在突厥人竟然自行退兵了,这是为什么呢?”李世民也是被这帮不太聪明的臣子弄得既好气又好笑,只好再给他们“生动地补上一课”。“我刚刚即位不久,国家还没有完全安定,老百姓还没有富裕,所以和为上策。

一旦和这些人打起来,一定会给官兵带来较大伤亡,老百姓都会遭殃。所以我们暂停干戈来使百姓得到休养,同时又可以给这些少数民族体现我们的恩惠和信义……突厥人多势众但是心不齐,他们的君臣都唯利是图。

颉利可汗在渭水以西,但是他手下的好多将军都来拜见我。我把他们灌醉然后绑起来,这形势就对我们很有利了。我又暗地派长孙无忌和李靖秘密率军到达幽州(今北京)来策应。

如果我们的大军断绝了突厥人的后路,又在阵前设下埋伏,取胜就易如反掌了。但是。我刚刚接班,执掌国家贵在平稳。一旦和他们打起仗来,双方一定都会死伤惨重。他们被我们打败。却不会灭亡。那就会因为害怕而和我们结怨,这样划算吗?

现在,大家都放下武器握手言和,我们只是损失一些财物。突厥人一定会骄傲轻狂、胸无大志,而骄傲会是灭亡的先兆。所以,古人说:‘要想得到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先给他们一些东西’(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萧瑀等人听后,对李世民大帝佩服的五体投地。全体下马,对着皇帝拜了又拜,还说:“这不是我们这些笨人所能想到的呀!”

于是,李世民下令豆卢宽、赵绰等人护送突厥人退兵。颉利向大唐进献骏马3000匹、羊1万多头。李世民一概不接受,并对突厥使者说:“让你们可汗把以前抓的中原人都给我送回来,送这些牲畜算怎么回事!”在游牧的突厥人看来牛马羊是财富的象征,而在农耕文明下成长起来的李世民深深知道人口才是最大的财富。人民尤其是农民,他是劳动力,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这就是文明的差异啊!

史书的记载。真可谓精彩绝伦。我们可以称之为“盟胡虏便桥申约,展雄才六骑退敌”。新、旧《唐书》对此记述大同小异,可见这件事应该基本符合事实。当然,在具体细节上难免有些夸大。有意美化李世民,蔑视、矮化颉利可汗。事实上,李世民并没有《旧唐书》上说的那么神气。此时唐朝国力有限。军队猝不及防。李世民这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疑兵之计和缓兵之计。他个人的气势确实很有威慑力。“气场”很强。颉利见到李世民信心十足,唐军军容威严。自己就先泄气了。颉利的野心和他的能力实在不成正比!遇到李世民这样的强者,他只能认栽。当颉利听到李世民许诺要赏赐不少金银财宝,自己也有了台阶可下。所以,便请求结盟。一场大战就这样,再次神奇的偃旗息鼓了。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dian。接下来东突厥的形势将急转直下,而厚积薄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唐朝那些事儿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