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玉无论怎么被埋没,他骨子里都有玉这样一种东西,当尘埃拂去,泥泞洗净,玉必光显于天下人眼中;那么一块砖头,无论他是红色的,还是黑色的,不论他经历多少苦难,多少磨练,多少锻造,砖,仍然还是砖,心中没有那个叫做玉的东西,无论怎样变,都改变不了本质。所以,刘秀,作为一个和毛、泽、东、朱元璋、李世民、刘邦、秦始皇等一样的伟人,同样也应该具有伟人所应该具有的气度和志向。
想到这里,我觉得或许这就是记载刘秀的那些历史的那个史学家所没有看到的另一面。然后,这一面被我看到了。
“兄弟心系黎民,志存高远,而今莽行更虐,黎民苦之久矣,兄弟可有打算?”
“如今之天下,虽遍地狼烟,义军四起,然弟以为时机未到。”
“弟何有此言?”刘秀刚刚那一句“时机未到”令我很是诧异,或许这就是他为何于天下干戈四起,豪雄并争之时而隐忍不发之缘由。
刘秀不答反而问道:“战国,七雄并势。而唯秦因智因谋、因士因才而得天下,登天子之座而笑制,。然则,强秦不曾历三世而亡,兄以为何也?”
我道:“始皇帝后,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掠六国之财,夺四方之宝集于一室,遗于阿房之佳人。挥之不曾甚惜,用之不曾自珍。又二世竟日淫乐无度、暴行于天下。不思周朝幽王“为求褒姒开颜笑,拙点烽火戏诸侯”之亡国之训。国不亡,可乎?而其为求国不亡家不破,而禁士子读圣贤之书:招致天下奇文佳句堆于一处,焚而欲绝其后患。然不思孟子箴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求万世为君,而不以布施仁政为念,却以焚书坑儒禁世人之反心。此无别于自掘坟墓也!其心之愚,愚不可彻,岂不悲乎?此二者,乃其亡国之因由也!故,终有乡野阡陌之徒揭竿而起,以致江湖侠士齐聚,如影随形而拥之。霸王一炬,三千里阿房,一片瓦砾。几千佳人、几万横财葬于火海。故曰:君以民为念,则民必拥之;反之,则振臂一呼,反者云集。”
“兄长所言甚是,然则,弟以为尚有一因,不可或缺!”
“哦?是何因由?兄弟不妨说来听听。”我觉得中国历代王朝灭亡之因由无外乎两点,一是色,二是权。权、色这两关归在一处便是一个民心向背之因由。此外再无其他。故而问道。
刘秀笑了笑,端起酒杯饮了一口,说道:“兄长也饮一杯。”
短短半个时辰的谈话,刘秀三易其题,问而不答。在旁的沐玉急了,说道:“刘秀,我们帮主问你话,你怎么不回答?”
刘秀看了看愤愤不平的沐玉,话也不说,又转过头来看着自斟自饮的我。
沉默,此时重的如同刘秀肩上的责任,也如同我肩上的责任。
然后,我笑了,道:“兄弟在选择?”
刘秀一愣,继而道:“兄长也在选择!”
而后,我们哈哈大笑,眼神里是对彼此的理解。沐玉和萱儿面面相觑,不知道我们在说些什么?什么选择不选择的?我们的话题换了三次,她们迷茫了三次,所以她们呆呆的看着发笑的我们疑惑不解。
“既然二位都在选择,那何不多饮几杯,畅诉平生?”一个温柔而不乏气场的声音在楼梯发出咯吱的脚步声之前响了起来,是晴雪!晴雪在来到这个客栈之后,觉得困乏,东西也没吃就上楼休息了。醒了之后,听到我跟刘秀的谈话,就在阁楼上细细的听着,觉得我二人话中甚含深意,心中多有感慨。如今见我们饮酒大笑,一时激动,便下得楼来。
刘秀闻言向那楼梯上望去,只见一位绝妙的人儿如天仙一般走了下来,开口问道:“敢问兄长,这位是……”
“方氏晴雪!”
“兄长果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