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就是像露珠一样的莹莹,她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
方锦箧望着这七个字,念叨了三四遍,方才问道:“就算老父解释的正确,可老父您又怎得知莹儿会在此一去应了此谶呢?”
青竹子脸上蒙着一层淡淡的愁云,问道:“敢问方公,彭城在南阳的何方?”
“东方啊,怎么啦?”方锦箧不知青竹子为何有此一问,便询问道。
“日出东方,四射光芒。季草露珠,遁形消亡!莹儿就如同那露珠一般,若随晴儿一同东去,定会遇到火光之灾,且会亡于火患之后!”
在那个相信谶言的年代,这种方式是很容易令人接受的。所以方锦箧听得此解释连连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竭力阻止她去彭城。”
青竹子听到方锦箧这样一说,心中也稍微安心下来。其实,他知道,乔莹的命运如此,这次救亡纯属徒劳,她必死于东去途中!或许,只有青竹子自己心里明白,这一次救得并不是乔莹,而是方晴雪和孔雅尘他们那一帮人。青竹子也曾尝试过强制莹儿东去不得。然而缺了莹儿之后,巨家军照常遇见,孔雅尘他们一样被困在火里,孔雅尘一样看到了浴火回光,只是没了莹儿的哭声,哭声没了,看到浴火回光陷入幻境的孔雅尘便没人唤醒,孔雅尘不醒,便没了灭火之人,没了灭火之人,大家也就都葬身了火海!所以,青竹子很清楚,救了莹儿,便是杀了孔雅尘、方晴雪等十余人;若要救那十余人,则必须牺牲莹儿。他不想牺牲莹儿,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青竹子曾一度困在是救莹儿还是救大家的抉择中,在艰难的抉择中痛苦、纠结。
这听起来像一个哲学问题:公平与道德。
同样是穿越而来的青竹子当然听过这个哲学问题的:假设你在开一列制动闸失灵的火车,而你的正前方正有5个工人在工作,而且这里有唯一的一条侧路,但侧路上也有1名工人。当然,此时你除了可以掌握方向盘之外,减速是不可能的。此时你该如何选择。
这是青竹子年少时在现代的课堂上被老师提问过的问题。当时,他没有做出任何选择,因为他觉得他永远都不会是那个司机,直到他遇到了莹儿这么一个情况。牺牲少数,营救多数,这是很多人给出的答案,青竹子也曾这么做过。可是,自从做了那个决定,他就一直受着自身的道德评判标准的谴责。后来,他发现这个事情是一个轮回里可以更改的东西,于是,他又选择了牺牲多数,可是,为了一个人,牺牲那么多人,真的值得吗?
那个时候的他才真正明白这是一个关乎道德和公平的争论,也是一场带有功利色彩的后果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强烈碰撞,无论作何选择,没有对错,可无论选择什么,仿佛都会是错!
青竹子在尝试了很多次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行得通的方法。这个方法,青竹子是受这个哲学问题的延伸问题而想出来的!
它的延伸问题是这样的:假设你现在正在那辆失控车的上方桥上,而你旁别刚好站了一个胖子,如果你推胖子下去,刚好可以把车拦下,此时你又将如何选择。很多人的选择和第一个问题几乎一样。可青竹子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很是可笑的方法。他知道很多人都会选择让侧轨上的那个工人牺牲,如果自己能及时提醒那个工人让他离开侧轨,那么那个工人就不会死了,同样那五个人也不会死。对于这个无奈的问题,青竹子这个可笑的答案似乎解决了一切。然而,对于抉择莹儿是生是死的问题,他无法这样选择,只能让她死。可他又不想让自己愧疚,所以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来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他把阻止莹儿东去的主动权交给方锦箧,如此,莹儿的去留生死,就会与自己无关!可是真的无关吗?或许只有试过这次选择之后的青竹子才知道吧……
青竹无刃且有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