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夺鼎1617 > 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裂(2/4)

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裂(2/4)

上一页夺鼎1617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追求功名,是绍兴的传统社会风尚;通过读书,求得功名,是一代又一代绍兴人的奋斗目标。逮及清代,这一风尚和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城中子弟成童就传举业射策。约十家坐一塾师,四隅内外攻制,举业者云集别业,子弟发未蓄,便能开笔成文,辄采芹藻,或再试。童子不利即弃文就武,习韬钤弓矢”,从而出现了“中式虎围者每科多至十余人,少亦不下五六人”的情形。据统计,从顺治元年(1644)到宣统三年(1911),绍兴“中举人者二千三百六十一人次”。“从顺治三年到乾隆三十九年(1646-1774),绍兴府的举人数达656人,占全省总数的155%”;本籍人本地考取的“进士数也多达505名”,“居全国科甲排行榜的第六位”。这些数字的背后,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竞争激烈,一个绍兴人要考中进士、举人,比起其他地方来,要困难得多。第二,励志效应,如此众多的人中进士、举人,刺激了更多的人们去苦读书。第三,官职有限,不少中进士、举人者不得不做“后备干部”,先为人作幕,再等待机遇。第四,另辟蹊径,更大量的读书人因过不了科举这座“独木桥”,而另辟其他的求生求名之道,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作幕、经商。其实,科举不顺,去而学幕的也不仅仅是绍兴一地,晚清名臣当中的几位,林则徐、左宗棠都有给别人做幕友的经历。就连翰林出身的李鸿章,也曾经在他老师曾国藩的大营之中做幕友,充当文案。其中,最为有名的,就应该是扬威绝域万里之外,为我中华收复新疆,镇压陕甘回乱,杀得白彦虎一党百余年后都不敢向东望一眼的左宗棠左大人了。

四是亲缘认同,形成“声气”。绍兴人特别讲求包括乡缘、血缘、师缘在内的亲缘关系,它们大量地被记录在师爷们的书牍当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师爷许葭村的229篇《秋水轩尺牍》与龚萼的186篇《雪鸿轩尺牍》。乡缘除了老乡之间的互相提携推荐之外,很重要的,是还有遍布各地的绍兴会馆。这些会馆不少具有“准师爷之乡”的性质,有的还举办专门培养师爷的幕学训练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儿女联姻等血缘关系,自然是师爷群体中最重要、最亲密、最有用的一种亲缘关系了。这种“彼此各通声气,招呼便利”的亲缘关系,是绍兴师爷群体形成、兴起、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是历史。因为李守汉这头夜枭(也就是猫头鹰)的到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杭州、宁波一带设立了商贸区之后,绍兴人敏锐的抓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利用毗邻杭州湾的优势,和宁波乡亲一道大做特做各类生意。一时间,白花花的银元,就像钱塘江的江水一样流淌进了无数人家的库房。

国人有了钱,自然不外乎修祖坟,盖祠堂,建园子几件事。于是,伴随着杭州宁波商贸区的不断扩大,一水之隔的绍兴,也是不停的大兴土木,房价地价一涨再涨。但是,明堂豪宅,亭台水榭之间,却总有人意犹未尽。

富了想贵,是国人的另一个爱好。

但是,科举考试的名额就那么多,都是从太祖皇帝就定下来的规矩,任凭是哪个也不敢造次,只能从万千人之中凭借着真材实料,外加风水运气祖上阴德等等不可预知因素来拼。

如今,一道朝廷旨意却给了几乎所有的绍兴人一个宽阔的进身之阶!

绍兴城中,一处三进三出五开间的院落里,衣冠楚楚的站满了一院子的青年男子。有人百无聊赖的看着大厅匾额上的“爱莲堂”和“汝南郡”的泥金字体,脑子里却想着如何将手里的存货尽快的抛售出去,抢一顶帽子的好价钱回来。

堂上,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依次向祖宗牌位上香叩拜。

仪式已毕,为首的老者这才转过身来,凌厉的眼神向着院子里的子侄们扫视了一番,看得那些神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夺鼎1617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