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烽火十国 > 第六十一章 军器监(2/3)

第六十一章 军器监(2/3)

上一页烽火十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而张大嘴巴,好不滑稽。

李源淡淡一笑,便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心里早已有了盘算。当今若想争雄于世,手下不可无强军,而扩军的同时,便要注重军队的装备质量。因此募集优良工匠,设立军器监,便是当务之急。

这几日李源一直在认真准备,对今后治下的武平军采用何种盔甲武器,思量甚久。

所谓军国利器,首先是盔甲,其次是强弩。在古代,兵器刀刃并不禁止,无论是江湖人士还是读书人,随身携带长剑弯刀都合情合理,却独独不允许任何人私藏甲胄。这便是唐律中的“带刀事小,藏甲者大逆”。

盔甲难得,故而李源第一个考虑的便是盔甲。

自唐朝以来,由于统治者十分重视军事装备的制造,灌钢法和复合钢铁锻造技术直接继承于魏晋南北朝,生产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只是受限于钢铁产量。因此李源十分庆幸生在了五代十国,又生在了南唐,南方地区相比北方战事少了许多,南唐、楚国、蜀国各地的钢铁冶炼中心已逐渐成规模,原料自是不缺。

如今南唐的大部分军队,所用盔甲仍然沿用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虽然防御力在诸国中算是上乘,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防得了刀剑搏杀,却防不了强弓硬弩。而将来李源的敌人,例如周国辽国等,身强体壮的北人最为擅长的,除了马上作战,便是强大的弓弩。

于是李源在选定盔甲式样时,曾经想到了宋朝压箱底的装备——步人甲。步人甲可谓是史上最重的铠甲,同样是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的札甲,但其甲叶数量竟多达18枚,防护范围包括全身,重量几乎在六七十斤左右!

如此厚重的铠甲,对人体素质的要求也极高,自然铸就了宋朝强大的重甲步兵军团。由于宋朝先失幽云,再丢河套,优质产马区统统扔给了敌国。宋军野战时,就只能依靠重甲步兵结成军阵,再以破甲利器——神臂弓去对决敌军的骑兵突击,这便是宋朝“以步制骑”的国策。

这样的军阵在宋朝前期算是骑兵的克星,例如辽军的铁骑驰突,就很难打破这种军阵。但由于步人甲负担太过笨重,它的性质便决定了只能用于防御,其作用注定是要承受敌军攻击。

于是机动性极差的致命后果便是,只要敌骑一退,宋军很难追击敌军,更谈不上全歼敌军。所以终宋一朝,多次战役的结果,都是敌军败而未亡,最后卷土重来,丧权失地。

故而盔甲的选定,除了防御力以外,还需考虑其机动性。于是李源这几日在脑海里,从读过的书籍中仔细回忆,最后在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这部奇书中寻到了答案,采用党项人也就是西夏所用的冷锻甲。

《梦溪笔谈》中就曾详细研究过冷锻甲,这种铠甲呈青黑色,很薄且轻,只有传统铠甲三分之一的厚度,但坚硬异常,竟连良弩都难以射穿甲片,这便要归功于党项人独特的智慧。

他们地处偏僻,用料稀缺,于是干脆放弃了传统的铸甲方式,转而创造性地将千年前古人冷锤铜器之法,改为冷锻钢铁,最后惊喜地发现,制造出的冷锻甲轻便灵活之余,却又有极佳的保护效果。这种工艺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辽宋,这也是西夏为何只凭借一隅之地却能顽抗百年的原因之一。

据说《梦溪笔谈》问世后,宋朝便有人即刻向朝廷建议用冷锻制甲,结果讽刺的是,由于军器监官员太过**,竟嫌弃冷锻甲用料轻量,从中可牟利太少,直接否决了......

果不其然,胡贵在第一页所绘的冷锻甲上,便停留了不少时间,因为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冷锻铁甲的概念,要制造出图上标识的轻便重量,还要兼护防御力,纵使胡贵技艺再是娴熟,观之也是疑惑不解。

“大帅,据您图上所绘,何谓‘冷锻甲’?这个下官倒是未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烽火十国章节列表下一页